• 关注微信
  • 联系电话
    售前电话:
    135 3010 0521
    全国热线:
    400-930-8890
  •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售前热线: 135-3010-0521
传真:0755-61337707
邮箱:blsyb@topsky.com.cn
售后服务:400-930-8890
徘徊在边缘的设备科,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保力-医院设备科管理软件,助力医院创优评级| 点击在线咨询 |

在医院有个科室,那里的负责人可能是护士长、财务人员、信息处的人,这个科室,游走于行政、后勤与医技之间,在外包与自我之间彷徨、纠结。这个科室就是设备科。


设备科,在一些县级医院,整个科室也只有2到3个人,在三甲医院,这个科室普遍有10到20个人。他们在名义上管理着医院成千上万台件的医疗设备,从输液架到大型CT,总资产往往过亿元,动辄超过10亿元。


看起来,医院设备科责任重大,但其身份和地位却远远不能与之匹配。长期以来,设备科人员只给人留下采购员和维修工的印象。


实际上,设备科的现状只是观察医院设备管理的一个窗口。问题要放到更大的层面上去讨论。作为医院管理内容之一的设备管理和作为学科发展的医学工程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困局?


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是,医院院长和医务人员随口就能表达出这种态度鲜明的观点:医疗设备在临床检查治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风险及故障的发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实际情况是,设备管理已经沦为医院管理中最为边缘和薄弱的角落之一。


现实和理论上的巨大鸿沟让很多置身其中的人迷失、无奈。某医学工程与维修中心主任曹德森甚至认为,现阶段医院还不知道医学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不知道它的定位和职能。


管理“无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规模不不断扩张,大量先进设备被医院引进,医院的设备管理的难题也日渐凸显。


由于医院没有建立全程的、规范化的、流程化的管理(从设备购置、验收、运营、维修、效益分析到报废),很多相关资料无法及时查阅和追溯,出现账目不清、账物不符、有账无实等情况。由于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流程不明晰,缺乏实效性,设备的维护、维修往往响应不及时,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产生大量的维保费用。


医院对此并非无动于衷,实际上医院普遍制定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章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落实。医院设备科并不认为管理无效,他们只是隐晦性地指出了一些问题。


目前设备科和临床联系不那么紧密,医院设备科人员长期处于被动维修状态,没有设备巡视意识,没有到场测试设备性能意识,造成与临床科室的脱节除了设备日常管理,设备科须加强和临床相结合的管理。


质控“失控”

日常管理漏洞百出,与设备质量息息相关的质控环节则可以用“失控”来形容。我国医院设备质量管理跟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许多设备都是能用就用,能出图像就行,不去关注细节,真的去关注细节就会发现很多隐患。


医院大量医疗设备带病运行,无法达到出厂标准,安全已经是第一大隐患。但医院没有人过多关注。例如,除颤器电池什么时候换,医院没有相关制度,也没有人监管,一般是在充不上电时才换,但如果这时正在抢救患者呢?类似的,气体氧浓度准不准,电刀漏不漏电,心电图准不准,呼吸机消毒干净不干净,没有人关心。


质控关系患者安危,生命支持类设备尤其如此。现实情况是,如麻醉机、呼吸机等很多医院并不是每年全检,有的可能是抽检,有的干脆不检。甚至连基本的溯源,很多医院都做不到。石云举例说,一些三甲医院ICU往往有很多台呼吸机,如果抢救最终没有挽回患者生命,家属质疑用了哪台呼吸机、呼吸机有没有做过日常运维保养,医院往往拿不出这样的信息,也没有办法说明当时是用哪台呼吸机进行治疗的。


针对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015年发布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8号令”)明确,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


维修“失能”

设备科人员被戴上了“维修工”的帽子,但他们已经越来越疏于这个职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设备数量成千上万,且更新迭代速度惊人,设备科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维修技术。更大的问题是,设备越来越复杂,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维修难度越来越大。


一名医院设备科工程师在网上吐槽,2000年以前,所有雾化器是医院工程师自己动手维修的,80%的监护仪是通过维修电路元器件或更换电路板修复的。像CT这样的大型设备,很多故障也是工程师自己动手修的。


2000年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医疗设备中,所有大型医疗设备均设有维修密码保护,一般的医院工程师再也无法单凭万用表去解决问题了。厂家工程师远程维修加医院工程师现场辅助协作,成为维修的主流方式。


在大型设备上,设备科是完全不足以支撑维修和管理的。稍微小一点的三甲医院设备科都是修修床修修灯,做些最简单的工作。由于设备科专业能力欠缺,也不可能养那么多人,加上不知道原始代码,维修根本无从谈起。


厂家垄断了大型设备的技术和备件,医院只能投保,出现问题直接找原厂维修。保费和维修费价格昂贵,大医院可以承担,很多中小医院却不堪重负。有一个二八定律,就是医院不得不花80%甚至90%的钱去照顾那几台高端设备,剩下大量的设备没有保养和维护,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扔。


边缘设备科

医院设备管理的所有问题和症结最终都落脚到那个一直以来都不受医院重视的科室——设备科。这些年来,医院设备管理的变化往往从设备科名称变更为医学工程科(部)开始。黄素红说,设备科跟医学、临床联系没那么紧密,医学工程科则上升了一个高度,除了日常采购和维修,还要加强和临床的联系,包括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


长期以来,医院设备科都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设备科很痛苦,一是人员不足,二是没有被当做一个专业。相比医院临床科室,设备科工程师参加的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工程师抱怨医院不给培训机会,“根本不考虑医疗维修人员”。


一方面力量不足,很多工作难以展开,另一方面由于激励不足、管理混乱。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特长得不到发挥、没有成就感、待遇和技术职称评定不平衡,有更高追求的工程技术人员结束自己的技术生涯,投身于商贸活动或行政。这致使医院很难建设起一支长期稳定的技术队伍。


自我突围

由于设备科人员极度匮乏,基层医疗机构更多选择借助信息化实现设备管理。2013年以后,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许多医院开始借助互联网和远程维修解决设备管理难题。医院引进第三方公司建立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工程师只要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移动软件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将设备运行情况、维修记录、现存问题发送到设备科管理终端和第三方维修公司的终端。这样可以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实时解决问题。


随着2017年最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出台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两者都强调了在管理、使用环节中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合格对保障临床用械安全至关重要,并大幅度的增加了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条款,丰富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的措施,使得医院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成为医院设备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程管理是将每台医疗设备从申请购置、论证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到淘汰报废划分为几个连续的时期,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实施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能够充分体现计划与控制结合、供应与管理结合、消耗与效益结合,使医院设备科管理工作始终集中统一,按计划、按步骤、按规律、按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便于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保力医疗设备管理软件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管理要求及医院设备科标准的流程设计,紧随和密切关注卫生部标准管理政策,立足卫生部“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法”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最新版)实施细则”,是建立合适医院实际应用、并符合卫生部标准的管理软件。


保力医疗设备管理软件涉及医院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植入、介入)和普通耗材等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在设备管理方面,涵盖了设备的计划、申请、购置论证、审批、谈判、审计、采购、验收、领用、固定资产管理、计量管理、维护维修、合同证照、效益分析以及报废全流程的管理,解决了设备科科长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


分享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