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大医院在设备更新与引进方面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然而,当前中国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存在一个显著特征,即 “重采购,轻预防,轻维修”。
医院在大力投入设备采购的同时,却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以及后续维修工作重视不足。但实际上,要想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能,精准分析设备故障是关键一环。通过正确剖析故障原因,能够有效提升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其在医疗服务中可靠地发挥作用。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医院的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性能,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因此,转变观念,强化医疗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管理,已成为各大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医院设备保养管理的现状
一、观念层面的不足
1.重视程度不均:多数医院将主要精力与资金集中于设备采购,期望通过先进设备提升医疗竞争力。例如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每年在新设备采购上的预算可达数千万元,而在设备保养管理方面的投入却仅占采购费用的极小比例。这使得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在医院整体运营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资源倾斜。
2.预防意识淡薄:普遍存在 “重治疗,轻预防” 的观念。医院往往在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使用后才进行维修,而忽视了日常预防性保养。以某基层医院为例,一台 CT 设备在连续高强度使用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检查,最终因关键部件过度磨损而突发故障,导致科室检查工作停滞数天,不仅影响患者就医,还增加了高额的维修成本。
二、人员与技术困境
1.专业人才短缺:医院内部缺乏专业的设备保养技术人员。许多医院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由非专业出身的后勤人员兼任,他们缺乏系统的设备维修知识与技能培训,难以应对复杂的设备故障与保养需求。在一些偏远地区医院,甚至没有专职的设备保养人员,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只能依赖外部维修机构,维修响应时间长,严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2.技术手段落后:部分医院在设备保养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简单记录的方式,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比之下,一些先进医院已经引入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但这类医院在全国占比并不高。大多数医院无法及时、精准地掌握设备运行数据,难以制定科学有效的保养计划。
三、制度与流程缺陷
1.保养制度不完善:一些医院虽有设备保养制度,但内容简单、笼统,缺乏明确的保养标准、流程与责任分工。例如,对于不同类型设备的保养周期、保养项目没有详细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在某中型医院,因制度不明确,不同科室对同一类设备的保养方式和频率各不相同,影响了设备整体使用寿命。
2.流程执行不规范:即便存在相对完善的保养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常常大打折扣。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部分工作人员对设备保养工作敷衍了事。像一些医院规定每月对设备进行全面保养,但实际执行时,可能数月才进行一次,且保养记录存在造假现象,无法真实反映设备保养情况。
如何提高医院设备保养管理的水平?
一、革新观念,保障资源投入
1.开展全方位培训:组织全院范围的设备保养管理培训活动,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院授课。课程内容不仅涵盖设备保养的基础理论,还包括实际操作案例分析,让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设备保养与医疗质量、医院运营效益的紧密联系。例如,通过展示因设备保养良好而提升诊断准确性、降低维修成本的实例,强化大家的重视程度。
2.合理规划预算:重新审视医院财务预算分配,设立专门的设备保养资金池。参考行业标准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设备保养费用在设备采购总预算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至 10%-15%。同时,建立动态预算调整机制,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故障频率等因素,灵活调整保养资金投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二、强化人员培养,推进技术升级
1.人才体系建设:一方面,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选送医院内部有潜力的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和管理理念,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制定内部人才激励政策,对在设备保养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绩的员工给予晋升、奖金等奖励,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设备保养岗位。
2.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监测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诊断软件等。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潜在故障风险,提前安排保养维护工作。同时,搭建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档案电子化、保养计划自动生成、维修记录实时更新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三、完善制度流程,严格监督考核
1.细化制度规范:结合医院各类设备的特点、使用频率、生产厂家建议等因素,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设备保养制度。明确规定不同设备的保养周期、保养项目、技术标准以及责任人。例如,对于手术室的精密设备,规定每周进行一次清洁保养,每月进行一次性能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保养情况。
2.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成立由设备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和临床科室代表组成的设备保养监督小组。定期对设备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保养计划执行情况、保养记录真实性、设备运行状态等。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员工个人绩效挂钩,对保养工作落实到位、设备运行稳定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敷衍了事、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的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保力医院设备保养管理软件
保力保养管理软件致力于实现医院设备的精细化、标准化保养管理。通过此模块,医院可以方便地设置保养项目和模板,制定并执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