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策略与实践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2/18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蓬勃进步,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诊断领域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确保这些高精尖设备持续高效运行的同时,如何践行管理效益原则,有效遏制维修成本的攀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在现代医学的宏伟蓝图中,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是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一把标尺。这些设备不仅是诊疗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更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据了高达52%的比重,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亦占医院整体效益的40%,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如何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保障其在临床诊疗中的稳定运作与安全使用,同时优化维修成本管理,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医疗设备现代化管理进程中的核心要务。这不仅关乎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医疗设备维修现状

在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广阔舞台上,医院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生产厂商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上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团队,共同构成了三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确保医疗设备的顺畅运行。


医院在面对医疗设备维护需求时,往往采取两种主要策略:一是以外修为主导,内修为辅助,这种模式下,医院更多依赖外部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二是以内部自修为基石,外部维修为补充,这通常意味着医院拥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工程技术队伍,能够自主处理大部分维修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医院内部维修能力较强,当涉及到关键零部件的更换或特殊技术难题时,依然需要依赖医疗设备生产商提供的备件和技术支持。


如何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这有助于规范维修人员的行为,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明确责任人:在制度中明确责任人,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管理人员。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情况。


二、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

1.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设备,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

2.与供应商合作:与设备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享受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这有助于医疗单位及时了解最新的设备保养维护技术,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1.建立保养维护记录:建立设备保养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化。

2.引入先进管理系统: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这有助于医疗单位更加精准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

1.引入管理软件:引入设备保养维护管理软件,实现对设备保养维护工作的计划、执行和反馈等全程监控。这有助于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减少人为错误和遗漏。

2.建立数据库:建立设备保养维护数据库,记录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情况。这有助于医疗单位更加全面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历史,为设备管理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依据。


保力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保力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是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程序而设计的。在故障报修、维修任务指派、维修细节记录、更换配件、维修情况评价、维修信息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实现规范化、高效率管理。该模块涵盖了从报修、派工到维修处理、验收等全过程,并通过外修申请、配件申请、费用申请等功能,实现了维修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成本控制。


报价咨询
申请试用
电话咨询
售前电话:18682485972
售前电话:13530100521
关注我们
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