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1/3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蓬勃进步,各类尖端医疗仪器与设备已成为医疗诊断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然而,如何高效管理这些设备,确保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不仅体现了管理的智慧与效益意识,更是遏制维修成本持续攀升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医疗设备维修领域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现代医学的宏伟画卷中,大型医疗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无疑是医院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抹亮色。这些高精尖设备不仅是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利器”,更占据了医院总资产的半壁江山,其贡献的经济收益占医院总收入的四成有余。因此,如何维护好这些设备的完好率,确保它们在临床一线稳定、安全地发挥作用,同时合理控制维修开支,提升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已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一、管理重视程度与技术力量现状

1.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存在“重装备轻管理、重采购轻维修”的现象,对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维修队伍力量薄弱,存在维修人员年轻、经验不足、学历参差不齐、人员流动大以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2.技术力量薄弱:

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

维修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导致维修效果不理想。


二、管理体系与制度现状

1.缺乏科学完善的维修机制: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责任人确定,导致维修意识薄弱,一旦出现故障,科室间相互推诿责任。

缺乏系统的维修计划和预防性维护措施,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维修成本增加。

2.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导致维修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混乱。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无法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维修费用与成本控制现状

1.维修费用高昂: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其技术含量和复杂性不断提高,导致维修费用也随之攀升。

部分医院在维修过程中过度依赖厂家或第三方公司,增加了维修成本。

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方面缺乏意识,导致维修费用超出预算。

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手段,无法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改进方向与建议

1.提高管理重视程度: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议程。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维修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完善管理体系与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人确定。

制定系统的维修计划和预防性维护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


3.加强成本控制:

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手段,降低维修成本。

鼓励医院与厂家或第三方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成本优化。


4.推动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维修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保力医院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保力维修管理模块是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程序而设计的。在故障报修、维修任务指派、维修细节记录、更换配件、维修情况评价、维修信息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实现规范化、高效率管理。该模块涵盖了从报修、派工到维修处理、验收等全过程,并通过外修申请、配件申请、费用申请等功能,实现了维修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成本控制。


报价咨询
申请试用
电话咨询
售前电话:18682485972
售前电话:13530100521
关注我们
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