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基本指引(试行)等7个工作指引的通知》,其中包括基本指引和6个专项审计指引,涵盖了大型医用设备绩效、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等。
高值医用耗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耗材通常具有价值高、使用频率高、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对高值耗材的有效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
一、定价机制不健全
问题表现:由于未建立统一的价格谈判制度,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容易形成低价恶性竞争或价格虚高不下的情况。有的医院还需要组织二次议价,导致可能出现同质不同价的现象,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影响: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采购成本,还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质量。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问题表现:
品规、型号复杂:高值医用耗材品种繁多,品规、型号复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管理不当:一些医院对高值医用耗材管理不当,观念落后,制度缺失。
灵活支配:医生可能根据自己诊疗习惯对医用高值耗材灵活支配使用,自行通知供货商送货或以代购形式购买医用耗材,导致耗材质量难以保证。
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医院成本支出增高,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损害医院声誉。
三、信息化水平低
问题表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各系统信息互通程度低,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对医用耗材使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影响:信息化水平低限制了医院对高值耗材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库存与消耗管理难
问题表现:对耗材的库存、消耗与计费管理难以做到精准把控,数据难统一。耗材“跑冒滴漏”和溢库风险高,增加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
影响:库存积压和浪费不仅占用了医院资金,还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五、追溯与审计机制缺失
问题表现:缺乏完善的追溯和审计机制,无法对高值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影响:这增加了医疗事故的风险,也影响了医院对耗材使用情况的准确掌握和评估。
针对以上难点,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高值耗材的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采购、库存、使用、追溯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高值耗材的全过程管理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管:提高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4.优化库存管理: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5.建立追溯和审计机制:确保高值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可审计。
高值耗材零库存、100%可追溯”。保力医院高值耗材管理软件实现扫描条码进行出入库、追溯查询管理,通过与HIS系统的接口,自动调取住院病人信息,手术医生扫码轻松完成划价。全流程的扫条码功能,使得原本忙碌的手术室高效又轻松,数据安全又准确。高值耗材从生产到最终的使用,信息链完整追溯,实现了高值耗材信息与患者信息一一对应。真正做到高值耗材全程跟踪、可视化管理、可追溯等全流程闭环、精细化管理。降低了医疗事故追责的难度,提升了医院整体管理能力,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