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用设备,是指资金投入量大、市价高体积大、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的医疗设备。其单次使用收费较高,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为医院运营成本、效率、效益分析重要环节,大型设备如何客观进行绩效评估以及运营策略跟进是各大医院必须考虑的环节。
1.优化资源配置:大型医疗设备通常投资巨大,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金。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效益分析,医院可以了解哪些设备的使用率高、回报率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效益好的设备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大型医疗设备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效益分析可以揭示设备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帮助医院了解哪些设备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有重要作用,从而更加合理地使用这些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控制医疗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医院了解设备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折旧成本等,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优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4.辅助决策制定:效益分析可以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医院在购置新设备、更新旧设备或调整设备布局时,可以参考效益分析的结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浪费资源。
5.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如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通过对设备的效益分析,医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设备的风险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6.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医院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这有助于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开展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要点进行,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一、明确分析目的与范围
1.确定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科学使用、科学规划、科学采购还是科学维修医疗设备。
2.定义大型医疗设备的范围,如采购单价超过100万元的医疗设备。
二、收集设备相关数据
1.收集设备的采购成本、养护成本等财务数据。
2.获取设备的使用情况数据,如检查人次、日均收入、运营成本等。
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1.成本分析
成本预测:全面评估设备原值、人力成本、耗材、维保费、水电房屋费等。
成本控制:对可变成本(材料消耗、维修费用、水电费)等进行有效调控。
成本评价: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报废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
2.效益分析
收入分析:分析设备的日均收入、季度或年度收入等。
盈利能力分析:计算运营收益、收入成本率、利润率等指标。
四、运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1.投资回收期法:通过计算投资成本收回所需时间来分析经济效益。
2.内涵报酬率法:使用贴现率来评价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
3.净现值法:计算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现值之间的差额,以比较不同方案。
4.投资回收率法:用年利润与设备原值的比率来测算设备的经济效益。
五、综合评估社会效益
1.除了经济效益外,还要分析设备的社会效益,如提升医疗诊断水平、治疗疑难杂症等。
六、识别问题与提出改进措施
1.根据分析结果,识别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设备老旧、故障率高、技术落后等。
2.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更新设备、加强维修、引进新技术等。
七、撰写分析报告
1.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列出分析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
2.报告应简洁明了,便于医院管理层理解和决策。
保力软件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帮助医院实现经济效益、投资效益、检查人次、检查费用、阳性率以及利用率使用率的精准评估,为医院设备的长远规划和日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