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医疗技术的支持,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运维需要,做长远且系统化的规划,确保医疗设备配置效率最大化,突出设备的应用价值,进而作用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简而言之,医院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需要有运行稳定且安全的医疗设备作为辅助,只有确保医疗设备运行的有效性,才能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若要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就应重视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采取科学的管控手段,大大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以满足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
1.设备采购与验收缺乏规范性:
部分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时,未核实销售方的许可证、注册证等资质,导致可能采购到不合格产品。设备入库时,医院未进行严格的再次验收,导致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使用效果或引发医疗事故。
2.管理者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部分医院管理者仅负责设备的管理,未充分重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对设备的保护,导致设备损坏和浪费。部分医务人员对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存在误区,未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范操作,进一步加剧了设备损坏的问题。
3.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多数医院存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者较少,且人员专业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效率受到影响。医疗设备管理缺少资金支持,质控设备不足,也是影响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4.监管工作不到位:
医院中相关医疗设备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监管工作不到位所导致。许多医院并未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对相关医疗设备进行专门的管理,并建立专门的管理与记录工作部门。同时,医院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且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切实落实医院所规定的一些规章制度。
要提高医院设备质量控制水平,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1.建立健全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详细的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确保所有设备从采购、验收、使用到维护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设立专门的设备质量控制部门或小组,负责监督设备质量控制的实施。
2.加强设备采购管理:
在采购医疗设备时,严格核实销售方的资质和产品的注册证等文件,确保采购到合格的产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最新的医疗设备技术和市场动态,以便选择合适的设备。
3.强化设备验收流程:
设备入库前,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对于大型或复杂的医疗设备,可以邀请专业机构进行验收,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4.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质量的影响。
5.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
制定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强化监管和评估:
定期对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设备质量控制考核机制,将设备质量控制纳入医院管理考核体系。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参与设备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提高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7.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数据。建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保力医院设备管理软件围绕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等内容,详细记录质量检测的检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及时反馈报告,采取预防性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主要包括设备巡检、急救设备管理、不良事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