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立医院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非常重要,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医院内部控制和成本控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诊疗项目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硬件设施。文章就新医改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和管理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议和解决对策,以帮助公立医院规避资产管理的风险,提升管理水平。
只有科学的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成本费用,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1.重购轻管现象: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医院通常会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但购置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导致资产闲置、损坏不维修等问题。
2.监督薄弱: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从财务角度进行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导致监督不足。
3.维护和安全要求:
高价值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严格的管理。
4.资产追踪和管理复杂性: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这些资产的追踪和维护相对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系统来记录。
5.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仍使用纸质档案或简单的Excel表格来管理固定资产,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丢失。
6.资产盘点不及时:
由于医院工作繁忙,资产盘点工作往往被忽视,导致资产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7.资产使用管理不规范:
资产使用情况不够透明,导致一些资产被闲置或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一、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
1.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的流程与标准。
2.建立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分类、登记,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加强资产采购与验收管理
1.严格按照采购计划和预算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资产符合医院实际需求。
2.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3.对采购的资产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资产数量、质量、规格等符合采购要求。
三、强化资产使用与维护管理
1.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2.制定并执行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3.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四、优化资产配置与调配
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固定资产,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2.建立固定资产调配机制,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
3.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2.通过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3.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固定资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医院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保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依据财政标准建立,符合医院日常工作资产管理流程及要求,系统软件采用条形码/RFID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实现了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跟踪。标识后的资产在进行盘点、清查或巡检时显示出条码/RFID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方便、快速、准确,不但大大提高了盘点工作的效率,同时保证了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对应。有效的解决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难题,使医院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